1月3日,2022年国际文凭高中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简称IB)成绩放榜,新加坡有2,276名考生参加去年11月的IB专业文凭课程考试。新加坡成绩耀眼,有963名考生考获40分以上的成绩,其中55名学生考获满分45。本地考生的及格率达98.8%,高于全球的81.66%。新加坡考生平均考获39.48分,高过全球平均的30.91。 新加坡有几所学校已统计好各自的IB均分,方便各位家长了解每个学校的IB实力,帮助孩子选择学校。 以政府学校为例: 新加坡英华自主学校IB平均成绩41.8,369位考生获得40分或40分以上。

圣若瑟书院IB平均成绩41.0,205位考生获得40分以上。 国际学校: 新加坡华中国际IB平均成绩38.6,15位考生获得44分以上,49.3%的考生获得40分以上,63.5%的考生获得38分以上。

新加坡英华国际学校IB平均成绩38.04,77位考生获得40分或40分以上。 圣若瑟国际平均成绩39.0,65位考生获得42-45分,100位考生获得40分以上。 新加坡德威国际学校平均成绩38.9,48%的考生获得40分以上。 IB成绩放榜受到很多家长的关注,同时也收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些家长认为,新加坡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为了平均分不择手段;新加坡IB成绩优秀,也就那么回事;政府学校IB平均分可以达到41,42分,这些成绩其实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总之,这些人就认为IB成绩太水,选拔不公正。 为此,小编今天邀请了一些就读于IB学校的学生家长妈妈,听听他们对IB体系的真实评价。
新加坡学校的IB均分究竟水不水?L妈妈 ► 如果新加坡的IB成绩有掺杂水分的话,为何世界各大名校都青睐新加坡的学生? 我听说,普林斯顿大学还为UWC的学生开辟专门审核入学的通道。这也证明了这所学校的学术成绩和学生质量,都被这所国外高校认可。 而且,新加坡学生进入IB类学校所要付出的艰辛也是不容置疑。以新加坡政府学校为例,新加坡有四家IB类中学,分别是英华自主中学,圣约瑟中学,新加坡艺术学院,新加坡体育学院。拿新加坡最顶级的IB学校,英华自主中学来说,想要进入这所学校,学生需要在PSLE考试中达到7分以内才能被录取。以4分为最高分,7分以内的成绩相当于新加坡top中的前5%学生。 而且英华自主中学O-level的录取线,过去几年都是5分。这个分数线和著名的莱佛士中学,华侨中学差不多都是同一档。由此可见,能进入英华有资格参加IB考试的学生,都是新加坡精英教育下最优秀的一批学生。同时,这类学生也是新加坡IB考试拔高平均分的主力军。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读IB体系?L妈妈 ► 不偏科的孩子可以选IB。因为IB不允许偏科,什么都要学。IB在科学、外语、人文、社会、艺术、工作等各方面注重平衡发展,不侧重某一方面。 从我的经验来看,IB读出来的学生综合实力很强,而且IB读出来的学生比其他人更会写论文,也更会做Presentation。IB会教孩子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而不是对付考试。 很多人都说IB培养外交家,这是因为IB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较强的写作和交流能力,还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IB体系读起来难吗?X妈妈 ► 很多高中毕业的孩子们都这么评价IB,“IB生活没有睡眠”,以及“Survive IB”。从这几句评语中就可以看出,IB很难。 IB的难,难在于他的广度,而IB的广度,已经延伸到了课堂之外。IB有六大科目,每一个科目都会计入成绩,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不偏科”,让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涉猎。除了六大学科外,IB还会考核TOK(认识理论)+EE(扩展论文)+CAS(创造、行动与服务)。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把书本里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还要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领悟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甚至是自己创造知识。 而且IB还难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懈怠。IB申请大学是按照预估分去申请,不只是大考分数。IB的考核包含最后两年的所有内容,如做的活动,写的论文,完成的项目,都是在预估分里面。所以很多读IB的学生都会说,“IB生活没有睡眠”。
IB考试是不是也需要刷题?H妈妈 ► IB那一两年,基本上应付考试比较多。为了高分,很多学生最后也会狂刷题。之前问我朋友的女儿,高中两年每天睡几个小时。小姑娘说倒数第二年每天5-6个小时,最后一年3-4个小时。 而且近几年IB题型越来越灵活,因此要注重概念运用的灵活度。想要锻炼这样的能力,那就得多刷题,训练自己把概念从不能一下看懂的文字中提炼出来。这样在考试时有了刷题基础,对题型的敏感度会进阶很多。
新加坡IB成绩这么卷,是不是意味新加坡学生进入名校的难度更大?W妈妈 ► 金字塔尖的竞争永远都是最激烈的。每个想要进入顶尖名校的学生都很卷,他们不仅会卷成绩,还会卷其他能力。对于名校来说,学术成绩只是敲门砖,世界上够地上顶尖学校的学生太多了。大学招生的最终考量,还是看这个学生有什么独特之处,未来有哪些发展潜力,能实现多大程度的贡献。 小编希望家长们与其质疑IB成绩的公平性,不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清楚新加坡不同学习体系里面的规则。不管以后家长送自己的孩子去读IB、AP、还是A-level,摸清每条赛道的规则后,为孩子真正寻找一条适合他们学业晋升的道路。

来自:星城国际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