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宝 精选推荐 狮城新闻 查看内容

浅析新加坡双语政策及其社会影响

2022-12-26 01:22| 发布者:狮城老黄| 查看:561| 评论:0

摘要:#新加坡##新加坡教育#一、 新加坡推行双语政策的背景⑴ 政治背景l、新加坡于1959年成为英国的自治领,随后于1963年与马来西亚合并,最终在l965年独立。此时正值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与冷战的开始。国际局势与东南亚局势 ...
#新加坡##新加坡教育#

浅析新加坡双语政策及其社会影响


一、 新加坡推行双语政策的背景

⑴ 政治背景

l、新加坡于1959年成为英国的自治领,随后于1963年与马来西亚合并,最终在l965年独立。此时正值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与冷战的开始。国际局势与东南亚局势同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2、新加坡被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两个马来大国所包围。1963年新加坡同马来西亚合并但印尼坚决反对,并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持敌对态度。马来西亚和印尼都希望通过控制新加坡而获得更多贸易利益,新加坡处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夹缝之中,处境维艰。

3、当时新加坡国内处于少数地位的马来人由于担心独立后的地位问题而对政府持怀疑甚至对抗态度,不希望独立,仍然主张与马合并。马来族与华族、印度族与华族,以及马来族与印度族之间互不信任,族群矛盾尖锐,再加上外部势力的干涉使本来就很尖锐的族群矛盾时刻有发展成为族群斗争的危险。




⑵ 经济背景

1、新加坡宣布独立初期国内外资和商人大量撤退,就业市场失业率高,国内资金缺乏,经济基础薄弱,就业者文化水平不高。新加坡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发展局势。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能型人才优应与优化经济市场环境迫在眉睫。




⑶ 文化背景

1、首先,从人口组成上讲,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主要有三大种族: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全国人口约三百八十万,其中华人约占77% ,马来人 占15%,印度人占6% ,另外还有欧亚混血人、欧洲人和阿拉伯人, 约占2 %。长期的英国殖民统治“分而治之”政策导致了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语言的特征。新加坡教育依种族和语言不同而形成了英文、马来文、华文、泰米尔文等四大源流教育并存发展的传统。然而, 四大源流教育分别持有不同的教育语言,各有一套不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并且各有不同归属和效忠对象。它们发展极不平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如此不同源流的教育并存,造成了许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又与学校教学语言问题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新加坡当局在制定其教育政策的过程中不得不认真、谨慎地考虑教育语言问题。

浅析新加坡双语政策及其社会影响


二、 新加坡双语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⑴ 双语政策的发展历程

1、二战结束后新加坡提出的双语教育计划是现在双语政策的雏形,当时的双语指马来语与英语,其形式是为马来儿童能接受优秀英校教育开设的过渡性课程。1946曾颁布“十年双语教育发展计划”,但它也是过渡性的双语教育政策,这时的双语指民族语(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以及英语。这两个双语政策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教育语言问题,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并未得到很好的实施。

2、从1966年到1987年,双语教育政策又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66年到1978年,第二阶段为1979年到1987年:

第一阶段的双语教育政策为:①马来文、华文、泰米尔文源流的学校必须教授英语作为第二语言;②英文学校也要教授各民族的母语作为第二语言;③从 1968年起,数学和科学等理科科目要以英语作为教学语来教授,而公民学和历 史等则用本民族母语教授;④自1966年起第二语文为小学毕业考试科目之一,自1973年起小学会考中两种语文科目的成绩给予加倍比重。

“新教育体制”于1979年开始实施,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开始进入第二阶段。本阶段的双语教育政策在以往基础上作了重大改革,它针对学生能力的不同,尤其是语言能力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①给那些最有能力的学生学习两种第一语言的机会,如有可能可以学习第三语言;②对能力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学生, 可以学习一种“第一语言”和一种“第二语言; ③对于那些能力差的学生,没有能力学好两种语言,那就让他们集中学习一种语言。

⑵ 双语政策的现状

80年代,随着“新教育体制”的实施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发展,学校更加重视英语的特殊地位。重视英语的结果使学校中英校的入学人数继续上升,民族语学校入学人数连年锐减,尤其是马来文和泰米尔源流学校的学生几乎不存在了。于是1983年12月教育当局宣布,教育部已经决定逐年将其他源流班级改换为英文源流班级。自1987年开始,全国中、小学都施行统一源流的教学,也就是以英语为第一教学用语, 以“民族语”为第二教学用语的统一的“国民型”学校。 新加坡教育当局自1959年自治之后, 经过28年的演变, 终于将四种分歧的语言源流,大一统于单一源流之下。90年代,为迎接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教育必须更加强调学生的素质,以使学生能够为经济做出贡献。新的教育方针是政府将为每一个学童提供至10年的普通教育, 即6年小学教育和4年中学教育。其中, 小学教育将包括l~ 4年级的基础阶段和5~6年级的定向阶段;中学包括特别/快捷课程、普通(学术/工艺)课程。双语教育政策随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小学基础阶段的重点是基本的读写能力与计算技能,其核心是英语、母语和数学,正式的分流考试在小学四年级末进行。随后他们进入五至六年级的定向阶段,可选择修读三种语文源流课程中的一种,这三种语言源流课程是:

EM1:学生修读英文和母语都为第一语言;

EM2:学生修读英文为第一语文,母语为第二语文;

EM (Oarl):学生修读英文为第一语文和母语会话。

定向阶段的六年级末,所有学生都参加修订过的小学毕业考试,合格者进入中学阶段。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兴趣,学生分别进入三种课程学习:

①“特别双语课程”:会考成绩最优秀的10 %学生,可以兼修两种语文,于四年期间完成中学教育,英语和母语均维持平等的“第一语文”程度;

②“快捷双语课程”:约有30%以上的学生,兼修两种语文,于四年期间完成中学教育,但英语为第一语文,母语为第二语文;

③“普通双语课程”约有40 %以上学生,兼修两种语文, 于五年期间完成中学教育。不过这批学生所接受的“母语”教育水准比前者又降一筹。普通课程中又分为普通学术性课程和普通工艺性课程供学生选择。

浅析新加坡双语政策及其社会影响


⑶ 双语政策的特点

① 起始较早,衔接自然

绝大部分幼儿园已经进行双语教育,英语课程使用的是美国或加拿大出版的启蒙教材,中小学根据国家教育部课程发展署的规定使用某种教材,除母语、公民与道德教育等学科采用母语编写和讲授外,其他学科的教材都采用英语编写和讲授。所以经过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系统的双语教育,绝大部门学生便能较好地掌握两种语言。




② 英语第一,母语第二

新加坡双语教育的基本精神是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来教学,官方规定的其他三种母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除10%最优秀的学生之外),即英语为教学语言用于学习绝大部分课程,通过学习其他课程来学习英语,而母语主要是语言教育,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解民族文化价值和保持优良传统。




③ 三项分流,分类教学

新加坡小学一至四年级开设相同的双语课程,到四年级末,学校举行一次考试,并根据成绩将学生分流到三种不同课程的班级: EM1班、EM2班和EM3班。“E”代表英语, “M”代表母语,数字代表所教语言的等级水平。EM1班所修的英语和母均为第一语言程度,属高级水平;EM2班所修的英语为第一语言程度, 母语为第二语言程度,属中级水平;EM3班所修的英语为第 一语言程度,母语为第三语言程度,属基础水平。到六年级末,学校举行毕业考试,并根据成绩将学生再次分班,学习三种课程:一是“特别双语课程”,即会考成绩最优秀的10%学生,于四年期间完成中学教育,使英语和母语维持平等的 “第一语言”程度;二是“快捷双语课程”,即约 30%以上的学生,经过四年中学学习,使英语维持第一语言程度,母语维持第二语言程度;三是“普通双语课程”,即约40 %以上的学生,于五年期间完成中学教育,使英语维持第一语言程度,母语水准比前者再降一等。




④ 政府重视,制度保障

新加坡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保证了双语教育政策的顺利制订、实施、改革和完善。例如由教育署及其下属的各局、处直接负责编制大致相同的双 语课程标准,集中招聘和培训合格的双语教师,统一编订和使用各类型的双语教材等。

浅析新加坡双语政策及其社会影响


三、 新加坡双语政策的影响

⑴ 积极意义

① 增强国家意识,提高民族融合度与社会和谐程度

双语教育政策在新加坡中小学中逐步推行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双 语文化学习者,从而使学生在英语的基础上增加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有效解决多民族之间的纷争,培养互相理解、沟通、融合的共利共荣社会环境。同时选择非母语的中立性语言——英语作为法定行政语言有利于在新加坡这种多元复性社会中培养公民的国家认同,增强公民的国家意识。




② 提高基础教育水平

全民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首先可以从官方语言识字率这个侧面得到反映。由于推行双语教育政策,新加坡国民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据人口普查资料表明, 1980年居民的识字率84 % , 1990年则上升到90%,新加坡懂得双语甚至多语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1980年,识字人数中懂得两种以上语言的为39 % , 到了1990年增加到46 %。双语教育政策的推行, 不仅是培养了双语者, 而且培养了双文化者,培养了一种放眼世界的国际化视野。提高社会科技水平与文化水平




③ 提高社会科技水平与文化水平

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的实施使新加坡国民的英语水平提高了, 使他们能毫无语言障碍地直接吸收西方丰富的信息,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这将有助于国家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为新加坡走向国际化、迅速融入国际社会奠 定基础。




⑵ 消极意义

① 出现功能性单语现象

过于关注英语,使得另一种语言,即各民族母语在功能和地位上受到了忽视甚至排斥,其发展仅限于交际口语水平,这就导致了功能性单语现象的产生。新加坡的母语发展面临着边缘化甚至“失语”的危机。但功能性单语现象并不是双语教育的必然产物,只是在新加坡特殊环境下的自然结果




② 造成民族文化传统的缺失

双语政策下,母语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极大挑战。由于英语承载了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许多学生对于母语学习缺乏热情,消极甚至憎恨。同时,学生的母语水平只维持最低水准,将会给民族文化的欣赏和保留、传递造成日益严重的危机。以覆盖面最广的华语为例,学生学习华语最多维持到中学四年级,其华语一般只具有初步的读写水平,甚至有的只有口语水平,用华文进行文学创作、文艺欣赏已经勉为其难,要吸取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精华则更显力不从心了

来自:猫咪不会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